<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智能制造业是大国创新战略突破口

分类:行业动态  发布日期:2016-10-12  浏览次数:1832  [返回]
第二届“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全球年会”于2016年9月24-25日在北京举行。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与国际合作计划办公室副主任赵刚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赵刚:非常高兴参加这个会议,我主要是想谈一下智能制造是大国创新的重要的突破口。刚才辛司长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家也看的很清楚,中国提出来了包括2025,包括我们国家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我们都制造了路线图、时间表,到2020年中国要进入创新国家的行列,我们现在还不是创新国家,我们研究了世界上大概20多个创新国家,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研发的投入占GDP的比重2.5%以上,我们去年占2.1%,对外的技术依存度在重要的一些行业是70%以上,甚至百分之百,我们科技对外的经济贡献率是50%,最少要到60%以上,而且我们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
到2020年也没有几年了,到2030年我们要成为创新型的国家前列,我们怎么也得进入前五名,到2050年要成为世界科技的强国和世界重要的科学中心,主要的科学中心,我们2025要到前两名,或者并列第一,创新国家也一样,我们强烈的愿望和目标能不能实现,也是难度非常大的。而且由于中国发展迅速,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性,所以对我们的压制,对我们各个方面的不利因素也在积累增多,我们不说政治因素和军事安全的因素,我们就说科技,在战略规划下面有一个创新对话已经举行了第七次了,今年的6月5号,每年举行一次,我是从开始对话规则的设计和参加一直在参与这个对话,创新对话的过程当中我们提出来大家要合作,在环境、能源、气侯变化等等这些方面我们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中美签订了一个很重要的联合研究中心,这个研究中心双方五年之内拿出1.5亿美金来支持在煤的清洁利用、绿色建筑和电动汽车的研究,现在第一期已经完成了,开始第二期了,我们初步的统计,大概在这五年当中,有100多家以上的大学企业和科研机构参加,上万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参与,也产生了不少的成果专利和示范项目,应该说成为中美合作的一个亮点,一个示范。
中美有合作,但是民间的合作更多,市场化的合作更多,政府面的合作比较少,但是这个应该是双方合作的工作亮点,这个合作取得了一些比较好的成果以后,我们商量能不能在其他的领域合作,比如说在生命健康领域,环境保护领域,气候变化领域等等,进展还比较顺利双方的愿望还比较强烈。
但是上一次中美对话,我在会场提出,我们中国在制造2025、德国4.0也在做先进制造,我们能不能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双方搞一个大的合作,美国的总统白宫的办事处主任当时提到的几个建议都不错,都可以合作,但是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很难,这是他的明确回答,除了我们经济另外之外,制造业是国家安全国防的重要技术,如果没有强大的制造业,没有高端的制造业,我们的军舰、航母、飞机等等这些你造不出来,你跟人家是一代两代的差距,所以你没法做,最后这是相当于一个后墙了,你没有这个后墙做后盾,那么我们的经济体量再大,现在是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了,你将来第一了,你一家是全世界一半了,也没有用,当年我们清朝GDP也很大,被英国小国家干倒了,就是因为他最先产生了新的工业革命,我们如果回顾历史,当时从农业时代进入了机械化的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了自动化的时代,我们第三次工业革命进入智能化的时代,这是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来历史的脉络,所以现在大国的竞争就是这一方面。
当然现在我们也梳理了一下,在未来的产业里,哪些产业有可能导致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新一轮的产业变革的突破口,一个******的将来的主导产业,比如说我们的IT,新能源,生物制药,还有智能制造都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发生重大变革的。前段时间我们跟比尔盖茨也做交流,他做的基金支持了农业、生物医药、还有现在的能源,我说为什么要做能源,他说到,从他的经验来看,我们在能源领域会发生重大的变革,但是能源领域归根到底还是制造业的支撑,因为制造业是能源的变革,比如说我们太阳能电池电视板能不能做出高效能高转化率的,我们的风力发电也一样,还有我们核能的装备是不是先进、高效、安全,归根到底就是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实力带来的。所以我觉得这个方面也是成为大国必争的力量我们说战略必争制造业,也是最重要的领域。
第二个,我觉得在我们的智能制造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我们在智能制造的体系方面不健全,我们现在说中国在联合国公布的五百多类产品的目录当中我们有220多类的,包括产能销量都是************,但是我们在制造业的基础技术、基础工艺还差距比较大,前段时间我们济南二机床成功的中标了,我们数控机床作为重大的突破,也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中国的数控机床领域比较薄弱,刚才辛司长展示的数据也提到了。尽管中标了,但是我们曾经去过济南二机厂很多次,这主要是我们中国整体的制造业体系配套的问题,就是在生产机床的生产线上这是重要的设备,是进口的,所以我说我们生产线上重要的关键的设备我们自己来生产制造,那你生产的机床是真正中国制造,何况这里面还有集成,有关键的元器件和关键的系统。所以我觉得这是第一个重大的方面。
第二个我们创新的布局不合理,过去我们创新的布局都是在高等院校、大学、科研院所,我们的企业缺乏重要的研发实验室,过去我们一直讲企业缺少投入,没有投入的积极性,一方面市场发展太快,当时高速工业化阶段,做什么都可以赚钱,引进生产线生产什么就可以卖什么,不用去研发了,企业也不用投入了,第二个是我们其他的行业利润更大,刚才颜总提到的深圳的房价高,最赚钱的是房产,这些挤压了我们制造业的发展,所以在这些方面我们布局加上制造因素,让我们的主体企业没有积极性,没有主动性,这方面是我们******的缺陷,我们现在企业有75%的研发机构,甚至没有研发的能力,我们企业研发投入的比重占销售收入比重不到1%,所以我们现在大部分企业,我们问能不能做研发,他就说我要请一些研发人员,这个对我来讲风险太大了,而且研发人员很难管理,不像流水线上的工人,我计件等等,非常好管理,研发人员不好管理。
第三个,研发人员流动性太大,可能很快它就要走了,流失了,所以我就没有必要,但是社会化的研发机构还没有成长起来,第三方的研发机构没有成长起来,我们现在有一些制度上的问题,比如我这个研发机构到底算企业还是算研究机构,我要算企业要交税,我要有企业的模式,对研发来讲就不太好,我要按研发机构,按NGO,我都注册办了这些手续,难度也很大,同时在各个方面享受政府的支持,没有在一个统一的起跑线上,在竞争过程当中对他们不太有利,我们这些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支持这些大厂大企,对专业化的研发技术是在细分领域,不可能建立大的研发,细分领域做研发的时候人员也不多,历时也不长,也没有做出很显赫的业绩,我们评审的时候往往是看过去你承担过什么项目,取得过什么专利,或者你发表了什么高水平的论文,或者创造了多少中国的经济效益,现在最引人注目的企业在深圳华大基金,就是靠一个研发队伍做出来的,开始也不大,但是抓住了机遇,在深圳比较好的环境当中成长起来。但是很有没有成长起来,我们调研的时候觉得好多第三方的研发机构,他们从研究所或者从企业出来的都是海归回来的,但是也想做专业化的研发机构,我不同于传统大学的研发机构,我就是为这个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或者我提供企业这样的先进技术、先进的知识产权和解决方案,但是有很多做不下去了,没有办法,他们有的加入了研发的企业被并购了或者转行了,现在新三板挂牌的有好几家这样的企业,我就做产品,做产品也挂牌了,别人也都是了,你做研发看不清楚,风险太大,投资人也不愿意投资,前段时间我们还专门调研过,现在他做产品了,这个盘子做得比较大,地方政府也拉动了当地的产业转型,所以这方面我觉得制度设计还需要加强。
另外我们的大学科研机构也好,或者企业也好,特别是国有企业,蕴含着巨大地创造能量,很多的科研人员其实他们并没有把自己的才干完全的发挥出来,怎么能够解放这些,其实新最重要的是人的创造能力,所以我们现在出台了一些鼓励政策包括成果转化,那么这些人员占有50%以上的创造转让或者是入股等等的政策也都出来了,我们也是最近调研这个事情呢,看以后出来的情况,因为在好多的地方大家也是有顾虑,特别是我们的一些决策风险到,相当于我来承担,或者一个院长来承担风险,在里面加了一条,只要你是合法合规,通过了正常的程序决策,后来造成的问题免责,比如说我这个技术当时一百万卖出去,结果没多长时间人家创造了几个亿的价值,或者几十个亿的价值,这算不算国有资产流失?你当时定价太低了,但是你反过来想你的技术没有产业化的时候是有风险的,你给他一千万卖不出去。
你过了半年一年以后贬值了,技术的折旧比产品的折旧快多了,摩尔定律,我们现在还是快速的变化,所以这都是我们目前遇到的问题。另外一个,我觉得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整个的社会环境还是不允许失败,我们的科研项目每一个立项研发最后结局的时候,都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突破都是国际先进的水平,或者是国际领先水平,就是这样的水平,后来我们想了一下都是国际先进水平,试点下来也有几万个,我们占了世界的领先水平了,起码我们现在是创新型国家的前列了,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进入创新国家,所以证明这里面是有问题的,当时立项的时候就写了,要不然不能立项,这就作为了我研究了几面以后没有成功,主要是你投入了,不是没干这个事情,只要你投入了,你有真正的研究,失败也是正常的,可能99次失败最后一次成功了,前面也不允许你失败,这就造成了我们科研研究人员的压力很大,这就没有办法,带来了各种副作用,我觉得良好的研发环境、创新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
讲第三个问题,就是在智能制造新一轮提升的领域要想取得突破,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建立一个创新的体系,我们回顾一下,我们就从改革开放第一轮,我们从引进产品开始,引进设备,引进生产线,我们到了第二轮大概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大规模的制造业发展,抓住了制造业转型的机遇,成立的世界的制造工厂,但是前两次我们只是在组装层面,在集成层面,我们还没有真正的突破核心技术,我们很多的核心技术长期的不突破,其实应该是早就突破了,但是我们这么多年都没有突破,我们也遇到过很多的项目,我们也支持过很多的项目,也有科研,但是为什么产业上一直通过不了,既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同时也没有把它成本降下来。像我们大家都熟悉的芯片,操作系统,像发动机等等这类的长期存在这些问题,突破不了,解决不了,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来反思,这个就是我们的智库设计出现了问题,没有当时确认很明确的很强有力的创新体系,我说的创新体系不光是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理论创新等等,各个方面没有形成协调的互相配合的,我们这边要求你要自主研发,要突破,要创新,那边政府采购不用你的产品,咱们不说是老百姓(50.320, 0.00, 0.00%)采购,政府采购也不用你的产品,重大的工厂重大的项目必须要有实践检验,而且确实长期工业化质量好、品牌好、口碑好,就用他们的产品用户也买单,不用他的产品也不创新。所以这些方面都是我们现在需要加以改善和改进的。
所以建设创新体系方面有三个重点,第一个,就是我们要提供公共技术,刚才说的服装设计里面有好多的难题,一个企业完全做设计可能有问题,他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这方面可以国家地方政府跟科研院所大学企业一起来建立公共的研发团队,然后向外扩散,我觉得这个是有可能的。在我们看来服装行业都是一些夕阳产业,传统产业,但是美国现在的纤维纺织品等等就很好。所以这就证明我们还是在公共技术的提供方面政府有很大的作用。
第二个,我们要建立新的制造业的网络,一个是整机零部件还有工艺和元器件方面没有形成创新的网格,很多时候都是整机厂应该要跟基础器件的厂提出要求,甚至你还要支持他,提供一定的经费和技术力量。另一方面我们的技术研究和零部件也要给整机厂提出要求你不能做到整机水平比较低,我们发现一方面是求稳,怕冒险的,所以我就强调可靠性,最后你的可靠性以最短的板为基准,所以各种新技术用不上,有技术方向都不敢用,所以这个就限制了我们技术的进步,限制了我们制造的竞争力,所以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还没有形成这样的传统和文化,像日本美国欧洲很多的企业我们去考察,他们整机厂供应商零部件厂关系非常密切,而且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机制,人员企业之间互相支持,互相促进。
另外一方面大学、企业和科研机构,这个创新的网络还不如企业,我们很多的大学教授追求的是发表论文,追求的总是要评院士,当然我们现在这次改革强调你要专利,同时要强调你不在基础研究的岗位上,你在技术转移技术开发,你在应用产业化岗位上跟那个是一样的评职称,一样的拿工资,一样的待遇,学术上的价值也是一样的,但是这个在实际操作也是比较难衡量的,你说你搞了一个产业化,赚了不少钱,但是你学术上有什么成就,还是觉得你好象跟我学术的不太一样,不能带动你的学术成就和水平。所以在这方面我觉得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是需要改进。
第三个,我们现在确定了智能制造产业,我们2025也提出了十大产业,十大方向,就是在哪些方面我们要来重点突破,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要选择一些重点的核心技术,关键的方向,这个可能选错了,会延误时机,选对了就可能突破。我们包括跟日本还有欧美的专家都在讨论产业政策,最近很热闹的北大的两位教授,我们讨论的时候他们提到,为什么日本失去了十年,我们比较多的了解就是美国逼迫日本日元升值带来的,但是最后这只是一个问题一个现象,背后是它产业选择当时第三次产业革命当中选择产业突破口的时候发生了问题。
我们都知道计算机是以IT互联网产业为代表的革命,美国是往微型做,大型机、桌面机、笔记本,这个成功了以后用互联网无线互联的技术给全部连起来了。日本当时的选择是往大了做,越大越好,就失去了机遇,没想到互联网一来了以后跟当时有竞争力的产业比如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都是很有竞争力的,我们八九十年代都是用的他们的这些,但是今天我们还有几个用复印机打击机还有传真机,一个邮件就解决问题了,一个短信解决问题了,一个微信也解决问题了,这个对它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包括比尔盖茨在我们交流的时候也谈到,他往大到小的过程抓住了机遇,最后微软、因特尔一批大企业起来了,他说现在说能源一样,我们现在大型核电站一百万千瓦二百万千瓦等等这不是方向,将来都往小里做,我们的智能制造技术能做到一个大型的核电站可以做成手机这么大的核电站,大家拿了这个以后进门马上就有电了,到了开车开飞机都是一样,本身它自己又能产生能量,通过现在的物联网技术,全世界联网了,如果是这个场景出来以后,那新的工业革命就起来了,所以他现在也在投入这个方面,去年在巴黎他牵头成立了一个新能源基金,包括马云也都入了,发起了创新使命,就是二十多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同意,当时召开了一次发布会,奥巴马这些国家的元首都出席了。今年的6月4号在旧金山召开了创新使命能源部长的会,这些国家承诺五年之内投入清洁能源政府的资金要翻一番,所以这个大家都在选择,这是很关键的突破口,选择哪个地方,你选择错了就失去机遇了,我们希望这次都不要失去机遇,因为前几次我们都失去了,最开始我们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我们还在混战,第三次是文化大革命,这次希望可以抓住机遇,希望中国可以在大国的竞争当中胜出,谢谢各位。